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天霁彩吧网 > 新闻动态 > 中国企业不买,日本芯片设备,连续2个月下滑
中国企业不买,日本芯片设备,连续2个月下滑
2025-04-13 14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(SEAJ)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2月份日本制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为4,120.65亿日元,环比下滑1.1%,这已是连续第二个月下滑。

而在此之前,日本的芯片设备出口已连续一年多保持增长。

这一转折性的变化,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芯片设备市场格局的重大变迁,更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。

说起全球的芯片设备市场,可以说是一个被三国把持的"独角戏"。

美国、日本、荷兰这三个科技强国,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,牢牢占据了全球9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其中美国一家就独占鳌头,坐拥45%的市场份额,堪称"半导体设备界的老大哥"。

紧随其后的是日本,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收获了30%的市场占有率。

而荷兰虽然只有区区15%的份额,但要知道,他们可是拥有着光刻机界的"顶流"ASML啊!

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,中国这些年来疯狂造芯的路上,可以说是"买买买"模式全开。

光是2024年,中国大陆在芯片设备上的支出就高达500亿美元,其中45%以上都是进口的,算下来就是220多亿美元啊!

这些钱都成了国外厂商的"收入账",可以说是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。

不过风水轮流转,这种局面在2025年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。

就拿"顶流"ASML来说,他们2024年四季度的财报就露出了马脚: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从前三个季度的将近50%,直接跳水到了27%。

不光是ASML,美国的应用材料、科磊、泛林,还有日本的东京电子,都纷纷"中枪"。

这些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头们,现在都面临着订单减少、营收下滑的尴尬处境。

这一系列变化,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,最终反映在了日本半导体设备的出口数据上。

可以说,这些数据背后,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波动,更像是一场悄然进行的产业革命的前奏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这些国际巨头们在中国市场突然就"凉"了呢?

说白了,这里面大有文章。

这几年中国在芯片设备上的采购可以说是"买嗨了"。

特别是2023年和2024年,简直就是"买买买"的高光时刻。

就像一个囤货的"理性消费者",该买的都买了,库存都快爆仓了,自然就不用再买那么多了。

这种情况,用行业里的专业术语来说,就是"需求饱和"。

而且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的预测,这种"消费降级"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
他们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的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降到380亿美元,同比暴跌24%。

到了2026年还会继续走低,预计会降到360亿美元。

这个数字看起来还是很大,但对比之前动辄500亿美元的豪气采购,确实是"瘦身"不少。

但是,这种需求下降可不单单是因为"买够了"这么简单。

背后还藏着一个更重要的原因:中国的芯片设备产业正在崛起!

这就像是一个"弯道超车"的好故事。

在外国设备制造商眼里,中国可能还是那个"只会买买买"的大客户。

但实际上,中国的本土企业早就在默默发力了。

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突破,国产芯片设备的水平是真的越来越高了。

有实力的企业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。

比如说北方华创,现在已经杀入全球前六名了,这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
还有新凯来,最近更是放出了一系列重磅产品,让业内人士都惊叹不已。

这些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,不仅填补了很多技术空白,还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。

对于中国的芯片制造商来说,能用国产设备的,自然就不用进口的了。

这种转变,就像是从"剧情需要"变成了"自然而然"。

而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,不仅仅是订单的此消彼长,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重构。

说到中国本土芯片设备企业的发展,那可真是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。

就拿北方华创来说,这个企业简直就是国产芯片设备界的"黑马"。

从最开始默默无闻,到现在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芯片设备制造商。

这样的成就,用"开挂"来形容都不为过。

要知道,在这个被国际巨头占据的市场里,能挤进前十都不容易。

而北方华创不仅做到了,还做得风生水起。

他们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,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。

这种进步,让很多国际大厂都不得不刮目相看。

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星就是新凯来了。

这家企业最近的表现,简直就是"王者降临"的节奏。

他们一口气发布了好几款重磅产品,每一个都显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。

这些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,还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

在芯片设备的细分领域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展露头角。

从最基础的清洗设备,到复杂的刻蚀机,再到精密的检测仪器。

国产设备的身影,正在整个产业链上徐徐展开。

这些企业的成长,就像是一颗颗星星,逐渐在中国芯片装备的天空中闪耀。

虽然和国际顶尖水平相比,可能还有一定差距。

但进步的速度,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。

这种进步不是偶然的,而是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。

从最初的技术追赶,到现在的创新突破。

中国的芯片设备产业,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
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的持续下滑,像是一面镜子。

它不仅反映出了市场的短期波动,更折射出了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。

中国芯片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转型升级。

从单纯依赖进口,到逐步实现自主可控。

这个过程虽然充满挑战,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
随着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,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必将迎来新的变局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